首页 >> 优选问答 >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

2025-09-30 10:12:23

问题描述: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10:12:23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掌握这些常见的一词多义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和提升阅读能力。以下是对文言文中常见的20个一词多义词语的总结与归纳。

一词多义词语总结

1. 之

- 代词:他、她、它(如“愿陛下亲之信之”)

- 助词:的(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动词: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2. 其

- 代词:他的、它的(如“其真无马邪?”)

- 副词:难道(如“其真不知马也”)

- 连词:如果(如“其皆出于此乎”)

3. 而

- 连词:并且、但是(如“学而时习之”)

- 转折:却(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 修饰:地(如“吾尝跂而望矣”)

4. 以

- 介词:用、凭借(如“以刀劈狼首”)

- 连词:来(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 动词:认为(如“以弱为强”)

5. 为

- 动词:是(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介词:替、给(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 表被动:被(如“不为酒困”)

6. 之(重复)

- 同上,见第1条

7. 故

- 因此、所以(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旧的、原来的(如“温故而知新”)

- 缘故(如“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8. 乃

- 是(如“乃不知有汉”)

- 才(如“乃悟前狼假寐”)

- 竟然(如“乃欲以区区之众,与操争衡”)

9. 则

- 就(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却(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 应当(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 于

- 在(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对(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比(如“苛政猛于虎也”)

11. 因

- 通过、趁机(如“因利乘便”)

- 于是(如“因击沛公于坐”)

- 因为(如“因释其耒而守株”)

12. 且

- 将要(如“年且九十”)

- 况且(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暂且(如“存者且偷生”)

13. 若

- 像(如“若夫淫雨霏霏”)

- 你(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如果(如“若使天下兼相爱”)

14. 所

- 所……的地方(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的(如“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处所(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15. 者

- ……的人(如“山中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的(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表示判断(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16. 也

- 表示判断或肯定(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表示语气(如“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 表示感叹(如“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7. 焉

- 于此(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什么(如“且焉置土石”)

- 了(如“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8. 以(重复)

- 同上,见第4条

19. 盖

- 大概(如“盖追咎于其亲”)

- 车篷(如“盖竹柏影也”)

- 表推测(如“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0. 夫

- 那(如“夫战,勇气也”)

- 发语词(如“夫环而攻之”)

- 成年男子(如“丈夫之冠也”)

一词多义词语对照表

词语 词性 含义 例句
代词 他、她、它 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代词 他的、它的 其真无马邪?
副词 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 如果 其皆出于此乎
连词 并且、但是 学而时习之
转折 敏于事而慎于言
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
介词 用、凭借 以刀劈狼首
连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 认为 以弱为强
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介词 替、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被动 不为酒困
连词 因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形容词 旧的 温故而知新
名词 缘故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动词 乃不知有汉
副词 乃悟前狼假寐

以上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20个一词多义词语及其不同含义的总结。掌握这些词语的多种用法,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能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