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什么意思】“五里一徘徊”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其中“行道迟迟”意为行走缓慢,而“五里一徘徊”则是形容行路时不断回头、犹豫不决的样子。
“徘徊”一词,在古文中常用来表示人在路上走走停停、反复迟疑的状态。在“五里一徘徊”中,“徘徊”不仅指身体上的停留,也象征着内心的矛盾与不舍。它常用于表达对过去的留恋、对未来的迷茫,或对某人某事的深情牵挂。
一、
“五里一徘徊”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以描绘行人途中因情感复杂而频频驻足、回望的情景。“徘徊”在此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停留,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体现,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挣扎。
在现代语境中,“五里一徘徊”可以引申为做事时犹豫不决、反复思考的状态,也可用于描述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难以割舍之情。
二、表格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情感色彩 |
| 五里一徘徊 | 行走五里就停下来徘徊一次,形容行路缓慢、情绪低落 | 《诗经·小雅·采薇》 | 用于描写行路时的迟疑、伤感 | 悲伤、惆怅、依依不舍 |
| 徘徊 | 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或情感纠结 | 古代诗词常用 | 多用于描写心理活动或行为状态 | 矛盾、犹豫、忧郁 |
| 五里 | 古代距离单位,表示较短的路程 | 《诗经》 | 常用于描述行程或时间的长短 | 有具体的空间感 |
| 迷茫 | 对未来不确定、不知所措的状态 | 现代语境常见 | 多用于描述人生或选择中的困惑 | 担忧、不安 |
三、延伸理解
“五里一徘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描述,更是古人情感的真实写照。在战乱频繁、离别频繁的年代,这种“徘徊”不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是心灵深处的挣扎与无奈。它体现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面对未知未来的不安。
在今天,我们虽然不再需要“行道迟迟”,但“徘徊”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是面对选择时的犹豫,或许是回忆往事时的留恋。因此,“五里一徘徊”不仅是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共鸣。
结语:
“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不只是脚步的停留,更是心灵的徘徊。它承载了古人对生活的感悟,也映射出我们当代人面对人生抉择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