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是什么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原意是形容人表面上敷衍、应付,不认真对待。后来引申为对人态度敷衍、故意拖延或含糊其辞,以应对他人。
一、
“虚与委蛇”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或他人时,态度不真诚,只是表面应付,没有实际的行动或诚意。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做事不踏实、只讲形式、不重实质的人。
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策略性的应对方式,即为了避免冲突或争取时间,采取一种模棱两可、不直接回应的态度。不过,这种做法往往容易被看作不够诚实或缺乏责任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虚与委蛇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í |
基本释义 | 表面应付、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 |
引申含义 | 对人态度不真诚、含糊其辞、拖延应对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不认真、不负责;或描述一种策略性应对方式 |
近义词 | 敷衍塞责、虚情假意、搪塞应付 |
反义词 | 认真负责、诚心诚意、直截了当 |
例句 | 他总是虚与委蛇地回答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 |
三、使用建议
“虚与委蛇”虽然可以作为形容某种行为的词语,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场合。如果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词汇,如“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礼貌性。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尽量避免使用“虚与委蛇”的态度,保持真诚和透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