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的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其心与之谋,其言与之微,其行与之随,其神与之化。故曰:‘虚与委蛇,不知其谁何。’”原意是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后来引申为对人态度不真诚,只做表面文章,不真心实意地对待。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人际交往中,表面上表现得非常客气、礼貌,但内心却并不认同或重视对方,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方式。
“虚与委蛇”指的是对人态度敷衍、不真诚,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并不真心实意。它多用于批评那些在人际关系中只讲形式、缺乏诚意的行为。该成语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常出现在文学、口语或日常交流中,用来指出某些人做事不够实在、不够用心。
表格展示:
词语 | 虚与委蛇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í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 |
含义 | 对人态度敷衍、不真诚,表面客气,内心冷漠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行为不实、不诚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虚情假意、敷衍了事、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真心实意、坦诚相见、直言不讳 |
使用场景 | 人际交往、职场沟通、文学表达等 |
示例 | 他对客户总是虚与委蛇,从不认真听取意见。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虚与委蛇”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