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在祖屋“项脊轩”中的生活点滴,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本文将对《项脊轩志》的原文进行摘录,并附上简要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情感。
一、原文摘录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凡再迁徙。……
>
> 妻子死,室坏不修;后五年,余归,见老妪,问:“汝何为而来?”曰:“先妣尝一至此。”妇人泣曰:“此吾祖母也。”……
>
> 吾妻死之年,所植之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
|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房间只有方圆一丈,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 |
|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 这是一座百年的老屋,泥土从屋顶渗漏下来,雨水顺着墙壁流下。 |
|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都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
|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 房子朝北,阳光照不进来,过了中午就昏暗了。 |
|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 我稍微修缮了一下,防止屋顶漏水;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围绕庭院建起矮墙,挡住南方的阳光,阳光反射回来,房间才变得明亮起来。 |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在庭院里种了一些兰、桂、竹和树木,原来的栏杆也显得更加美观了。 |
|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有时躺卧吟诗,有时静坐沉思,周围的声音清晰可闻。 |
|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 庭院安静,小鸟时常来吃食,人来了也不飞走。 |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凡再迁徙。 | 我从少年时期就在这个轩子里读书,总共搬过两次家。 |
| 妻子死,室坏不修;后五年,余归,见老妪,问:“汝何为而来?”曰:“先妣尝一至此。”妇人泣曰:“此吾祖母也。” | 妻子去世后,房屋破败没有修理;五年后我回来,看见一位老妇人,问她:“你为什么来这里?”她说:“我的母亲曾经到这里来过。”老妇人流着泪说:“这是我的祖母。” |
| 吾妻死之年,所植之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 我妻子去世那年种的树,现在已经高大茂盛,像伞一样遮住了天空。 |
三、总结
《项脊轩志》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的散文,通过描写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亲人、往事的深深怀念。文中通过对环境、人物、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归有光对家庭生活的珍视与对亲情的眷恋。
| 内容要点 | 说明 |
| 作者 | 归有光(明代) |
| 文体 | 散文 |
| 主题 | 对亲人的怀念、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
| 写作风格 | 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
| 结尾意象 | “亭亭如盖”的树象征时间流逝与情感延续 |
通过阅读《项脊轩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归有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能体会到他对家庭、亲情的深刻理解。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