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的意思】“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这个成语结合了多个意象,强调速度之快、力量之强,给人一种震撼和猝不及防的感觉。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 |
拼音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xiǎng dīng dāng zhī shì |
含义 | 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 |
出处 | 该成语并非出自经典古籍,而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快速行动或猛烈攻击等场景。 |
近义词 | 猝不及防、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
反义词 | 循序渐进、慢条斯理、有备无患 |
二、详细解释
“迅雷不及掩耳”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夫为将者,当以智为先,勇次之,而谋略为本。若遇敌来犯,当如迅雷不及掩耳,使敌措手不及。”这句话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应迅速出击,不让对方有反应的机会。
“响叮当”是口语化的说法,用来形容声音大、响亮,常用于比喻动作的猛烈或气势的强大。
因此,“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整体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强调的是速度极快、力量极大、令人猝不及防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或战斗 | 敌军发动突袭,我方毫无准备,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 |
商业竞争 | 市场变化太快,竞争对手的动作让人感到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 |
突发事件 |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整个城市陷入混乱,简直像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此成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描述动作、事件、行为等具有突发性和冲击力的内容。
3. 避免滥用:由于其强烈的表现力,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自然。
五、结语
“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适合描写快速、猛烈、出人意料的情景。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