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中国在月球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
2022-09-09 10:50:06
导读
今天关于2022年9月9日中国在月球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这方面的信息是受到的大家的关注度比较高,很多人也是想看看2
今天关于2022年9月9日中国在月球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这方面的信息是受到的大家的关注度比较高,很多人也是想看看2022年9月9日中国在月球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具体的详情,那么小编今天也是特地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内容来分享给大家,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接着看下面的文章。
2022年9月9日(农历2022年8月14日),我国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呈柱状晶体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10。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北京时间2022年9月9日,嫦娥石!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
9月9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前夕,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活动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并已获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批准。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嫦娥石”发布会现场。郭超凯 摄
“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十四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
月球样品显微镜照片。
经国际矿物学会(IMA)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
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也是我国天体矿物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为和平利用和合作开发太空资源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国家航天局已完成四批152份共计5362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位申请人通过申请。第五批月球样品正完成评审,后续按程序发放。
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目前已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嫦娥石”是除“广寒宫”、“织女”、“河鼓”等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外,月球科学探索中的又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称,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核与航天跨行业、跨专业合作的一次有力探索。
中核集团还发布其他两项月球样品研究成果:我国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中未来聚变能源资源——氦-3含量及提取参数条件,为我国月球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研究并获得了月壤颗粒的典型形貌特征,为研究月壤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月球研究是重要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开展月壤与月岩样品的物质成分与核科学研究,评价月球核能资源利用前景,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科学战略目标之一,核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其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始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深空探测战略提供支撑保障。自中国探月工程实施以来,中核集团先后对模拟月壤、月球陨石等进行活化分析实验,针对定量过程中的铀裂变干扰、快中子阈反应干扰、量值溯源和传递、质控等进行了多年实验研究,为月壤分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1731克月球“土特产”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40多年后再次采集月壤,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采集月球土壤的国家。
中核集团核地研院是我国首批获得月球样品的科研单位之一。针对本次月球样品研究,核地研院组建了以李子颖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成立月球样品分析检测实验室,聚焦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裂变聚变核能元素研究,开展自主月球核能资源基础地质科学问题攻关。最终科研团队在十四万个颗粒中成功分离出一颗方圆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也就是普通人头发丝平均直径十分之一不到的大小,成功解译了其晶体结构,确证其是一种新的矿物。
——来源:央视网、中国网
(转自:潇湘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1-22
- 01-22
- 01-22
- 01-22
- 01-19
- 01-19
- 01-19
- 01-19
最新文章
- 01-05
- 01-05
- 01-05
- 01-05
- 01-05
- 01-05
- 01-05
-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