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从公是什么意思啊】“枵腹从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官员或工作人员在没有吃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为公事奔忙的敬业精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官场文化,体现了对职责的忠诚和奉献。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枵腹从公 |
拼音 | xiāo fù cóng gō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字面意思 | “枵腹”意为饿着肚子,“从公”指为公事奔走;合起来是“饿着肚子去办公”。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不辞辛劳、一心为公,甚至牺牲个人生活来履行职责。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官员、公务员、基层工作者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
近义词 | 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废寝忘食 |
反义词 | 挥霍浪费、贪图享乐、尸位素餐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说明
“枵腹从公”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指官员为了公务而忍饥挨饿地工作,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褒义表达,用来赞扬那些不计个人得失、全心投入工作的优秀人物。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更多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表彰先进事迹时,强调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
> “他每天早出晚归,常常枵腹从公,只为把工作做到最好。”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虽然“枵腹从公”是褒义词,但不宜过度使用,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2. 搭配得当:建议与“勤勉”“奉献”“敬业”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语义的准确性。
3. 适用对象: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不适合日常口语交流。
四、结语
“枵腹从公”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责任的敬畏与担当。无论是古代的官员,还是现代的工作者,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