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斜视意思】“目不斜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专注、认真,或者对某人某事表现出极度的尊重或专注。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人的态度和行为时,具有较强的表达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目不斜视 |
拼音 | mù bù xié shì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未尽,然足以见其志也。人之行也,莫大于敬;敬之至也,莫大于慎。慎则无过,敬则无失。故曰:‘目不斜视,心不妄动。’” |
释义 | 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专心致志、目光坚定,不被外界干扰。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专注或严肃态度,也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
近义词 |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
二、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1. 学习或工作场合
- 学生在考试中目不斜视,全神贯注地答题。
- 工作人员在会议上目不斜视,认真听取领导讲话。
2. 社交场合
- 在正式场合中,他目不斜视地注视着对方,表现出极大的尊重。
3. 体育比赛
- 运动员在比赛中目不斜视,专注于对手的动作,力求胜利。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避免误解为“眼神呆滞”:虽然“目不斜视”强调专注,但并不等同于眼神呆板或缺乏表情。
- 注意语境搭配:该成语多用于正面或严肃的语境,不宜用于轻松或调侃的场合。
- 区分与其他成语:如“目不转睛”更强调“眼睛不转动”,而“目不斜视”更强调“不偏离视线”。
四、结语
“目不斜视”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对人们专注精神和良好态度的一种赞美。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