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专题

知识专题

白暨豚灭绝原因(白暨豚)

2023-06-06 17:28:51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白暨豚灭绝原因,白暨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没有区别。2、白暨豚也称白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白暨豚灭绝原因,白暨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没有区别。

2、白暨豚也称白鳍豚,是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

3、白暨豚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

4、吻部似鸟喙般向前伸出,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额顶显著隆起,鼻孔长在头顶,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

5、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

6、耳孔呈针眼状。

7、背鳍三角形。

8、体表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尾鳍并不出水。

9、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

10、扩展资料中外命名:1914 年2月,美国青年探险家 查尔斯·麦考利·霍依,在中国洞庭湖的城陵矶水域猎获一头雄性白暨豚,由此采集到了世界首个白暨豚样本。

11、霍依询问当地的渔民如何称呼这种动物,误将渔民口中的“白鱀”听作“白旗”,于是在样本上标注为 Pei Chi(“白旗”的谐音)。

12、美国学界以讹传讹,认为白暨豚的背鳍露出水面时,看着就像一个浅色的三角形旗帜。

13、受此影响,中国使用了“白旗豚”的称法,因“白旗”一词暗含贬义,又改称“白鳍豚”。

14、实际上,白暨豚的背鳍并非白色而是青灰色,“白鳍豚”这一名称容易产生误解。

15、1977 年3月,中国著名动物学家周开亚在《动物学报》期刊上撰文提出,所谓的“白鳍豚”古称为“鱀”,最早记载于中国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鱀,是鱁。

16、” 根据历史记载和群众普遍的称呼习惯,将中文名改为“白暨豚”。

17、至此,白暨豚应有的、流传千古的名称,在误传 60 多年后得到了更正。

18、但因“鱀”字过于冷僻,常误作 音同形似的“暨”,加之旧称“白鳍豚”的使用已是积重难返,所以白暨豚在国内各类媒体上始终称呼各异。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暨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鳍豚。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