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专题

知识专题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每一行数据表示一个(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数据表的每一列称为什么)

2023-05-16 09:59:27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每一行数据表示一个,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数据表的每一列称为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每一行数据表示一个,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数据表的每一列称为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表的“列”称为“字段” ,每个字段包含某一题与对象或类关联的信息。

2、就像“通讯录”数据库中,“姓名”、“联系电话”这些都是表中所有行共有的性,所以把这些列称为“姓名”字段和“联系电话”字段。

3、关系型数据库按照结构化的方法存储数据,每个数据表都必须对各个字段定义好,也就是先定义好表的结构,再根据表的结构存入数据。

4、扩展资料:在进行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借此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存储效率、数据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5、命名规范化在概念模型设计中,对于出现的实体、属性及相关表的结构要统一。

6、例如在数据库设计中,指定学生Sstudent,专指本科生,相关的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及每个属性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等都要进行确定,这样就能保证在命名时不会出现同名异义或异名同义、属性特征及结构冲突等问题。

7、2、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可以采用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等约束条件来满足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用check、default、null、主键和外键约束来实现。

8、3、数据冗余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尽可能地减少冗余,这就意味着重复数据应该减少到最少。

9、例如:若一个部门职员的电话存储在不同的表中,假设该职员的电话号码发生变化时,冗余数据的存在就要求对多个表进行更新操作,若某个表不幸被忽略了,那么就会造成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10、所以在数据库设计中一定要尽可能存在少地冗余。

11、4、范式理论在关系数据库设计时,一般是通过设计满足某一范式来获得一个好的数据库模式,通常认为3NF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的平衡,因此,一般数据库设计要求达到3NF,消除数据依赖中不合理的部分,最终实现使一个关系仅描述一个实体或者实体间一种联系的目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