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列传原文翻译】《伍子胥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因家族遭难而逃亡吴国,最终助吴伐楚、报仇雪恨的故事。本文以加表格的形式,对《伍子胥列传》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翻译。
一、文章
《伍子胥列传》主要记录了伍子胥从楚国贵族到流亡者,再到吴国重臣的转变过程。文中通过叙述其家族被陷害、自身流亡、投奔吴国、协助吴王阖闾称霸、攻破楚都、复仇雪耻等事件,展现了伍子胥的忠诚、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起伏。
二、原文翻译与关键事件对照表
| 原文内容 | 翻译与解释 |
|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父曰伍奢,兄曰伍尚。 |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伍员。他的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 |
| 楚平王信谗,杀伍奢,使太宰嚭召伍尚,欲杀之。 | 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奢,并派太宰嚭去召伍尚,想把他也杀死。 |
| 尚曰:“吾弟在吴,必能救我。”遂往。 | 伍尚说:“我的弟弟在吴国,一定能救我。”于是前往。 |
| 伍员既至吴,为公子光所知。 | 伍子胥到了吴国,被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所了解。 |
| 光曰:“子能为我报仇乎?” | 公子光问:“你能为我报仇吗?” |
| 员曰:“愿为之。” | 伍子胥说:“愿意为您这样做。” |
| 乃与光谋,袭杀吴王僚,立光为王,号阖闾。 | 于是伍子胥与公子光密谋,袭击并杀死了吴王僚,拥立公子光为王,号称阖闾。 |
| 阖闾以为贤,拜为相国。 | 吴王阖闾认为他有才能,任命他为相国。 |
| 胥乃劝王以兵伐楚,王从之。 | 伍子胥于是劝说吴王出兵讨伐楚国,吴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
| 伐楚,克郢,楚昭王出奔。 | 吴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被迫逃亡。 |
| 伍子胥入郢,求楚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泄愤。 | 伍子胥进入郢都,找不到楚昭王,于是挖开楚平王的坟墓,鞭打尸体三百下,以泄心头之恨。 |
三、总结
《伍子胥列传》不仅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情感与悲剧色彩的历史小说。它通过伍子胥的遭遇,展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忠义精神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伍子胥的形象复杂而真实,既有忠诚与智慧,也有仇恨与报复,令人深思。
结语:
《伍子胥列传》以其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中国古代史书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通过对伍子胥一生的回顾,我们不仅能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