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是什么意思啊】“力不从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有意愿去做某件事,但由于能力、条件或客观限制,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目标。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通常表达一种无奈、遗憾或挫败的情绪。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力 | 能力、力量 |
不从心 |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 |
整体解释:指心里想做,但因为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无法做到。
二、来源与用法
“力不从心”最早见于《论语·颜渊》:“子曰:‘吾与点也!’”后人引申为“力不从心”,表示心中有志向,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实现。
常见用法:
-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描述个人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 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感到力不从心时使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力所不及 |
反义词 | 得心应手、得其所哉、如愿以偿 |
四、例句分析
1. 他很想帮忙,但身体实在吃不消,真是力不从心。
- 情境:身体原因导致无法帮助他人。
2. 虽然我非常想升职,但公司没有合适的岗位,只能力不从心地等待。
- 情境:外部环境限制了个人发展。
3. 老师说他学习态度端正,只是基础太差,力不从心。
- 情境:能力不足导致成绩不理想。
五、总结
“力不从心”是一个情感丰富、应用场景广泛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内心渴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描述,也反映了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复杂情绪。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力不从心 |
含义 | 心里想做,但能力或条件不允许 |
出处 | 《论语·颜渊》(引申) |
用法 | 表达无奈、遗憾、挫败感 |
近义词 | 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 |
反义词 | 得心应手、如愿以偿 |
情感色彩 | 带有消极、无奈的情绪 |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力不从心”的情况,不妨调整心态,寻找新的方法和机会,也许会发现其实“力”也可以慢慢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