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的成语是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生活或工作态度消极、不求进取,只求勉强维持现状。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来源并不清楚。下面将从释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过且过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解释 | 指人在面对困难或问题时,采取一种敷衍塞责、不求上进的态度,只求暂时应付过去,不考虑长远发展。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
二、成语出处
“得过且过”最早出自元代杂剧《朱砂担》,原句为:“得过且过,日月如梭。”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人懒散、不思进取的常用语。
三、成语用法
- 语法结构:动词性短语,常作谓语、状语。
-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思时,表示对生活或工作的态度不够积极。
- 例句:
- 他总是得过且过,从不主动学习新知识。
- 在工作中不能总是得过且过,要不断进步。
四、成语延伸理解
虽然“得过且过”常带有贬义,但在某些情境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比如,在压力大、环境复杂的情况下,适当“得过且过”可能有助于缓解心理负担。不过,长期如此则容易导致停滞不前,影响个人成长。
五、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典型表现。了解其含义不仅有助于语言表达,也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调整心态,避免陷入消极状态。
成语 | 得过且过 |
含义 | 不求进取,只求暂时维持现状 |
出处 | 元代杂剧《朱砂担》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自省,强调缺乏进取心 |
心态 | 有时是消极,有时可视为知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得过且过”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适度调整自己的心态,既不过于苛求自己,也不轻易放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