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词语意思大惊失色怎么造句】“大惊失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意外或突发情况时,因极度惊讶而脸色骤变、神情慌张的状态。这个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广泛。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出处 |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因非常吃惊而脸色大变。 |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王朗)闻之,大惊失色。” |
近义词:惊慌失措、惊愕不已、目瞪口呆
反义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说明 |
他看到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你中奖了”的短信,立刻大惊失色,以为是诈骗。 | 描述一个人因突然收到可疑信息而感到震惊。 |
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全班同学都在打瞌睡,顿时大惊失色,气得说不出话来。 | 表现老师对课堂纪律失控的惊讶与不满。 |
当她听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时,激动得大惊失色,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 展现因喜讯带来的强烈情绪波动。 |
那个小偷被警察抓住时,大惊失色,连忙跪地求饶。 | 描写犯罪者被抓时的恐慌状态。 |
三、使用场景
“大惊失色”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反应,适用于小说、剧本、新闻报道等文学或叙述性文本中。它能够迅速传达人物的情绪变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四、注意事项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可适当替换为“吓了一跳”“愣住了”等更通俗的表达。
-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的合理性,避免脱离情境造成误解。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结合具体情节进行描写,以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大惊失色”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表达情绪变化的重要工具。掌握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