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主人公】“韦编三绝”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孔子。
一、
“韦编三绝”原意是指孔子读《易》次数太多,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后人用“韦编三绝”来形容一个人读书非常勤奋,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孔子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在古代,书籍多以竹简或帛书形式存在,而“韦编”指的是用皮革制成的绳子,用来串联竹简。由于《易》这部经典内容深奥,孔子反复研读,以至于“三绝”,即多次断裂,因此得名“韦编三绝”。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韦编三绝 |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 主人公 | 孔子 |
| 含义 | 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钻研 |
| 典故来源 | 孔子读《易》次数多,导致编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 |
| “韦编”解释 | 编联竹简的皮绳 |
| “三绝”解释 | 多次断裂,表示反复阅读 |
| 精神内涵 | 勤奋好学、追求真理、持之以恒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学习中坚持不懈 |
通过“韦编三绝”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孔子的治学精神,也能从中汲取不断学习、追求进步的力量。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