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原文及翻译】《公冶长第五》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内容涉及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学习态度等方面。本篇以“公冶长”为题,体现了孔子对弟子公冶长的评价与教诲。
一、
本篇共28章,内容多为孔子对弟子的评论和对人生道理的阐述。其中,公冶长作为孔子的弟子之一,因品德高尚而被孔子称赞。文中还涉及对其他弟子如子贡、子路等的评价,以及一些关于仁德、礼义、诚信等方面的论述。
本篇强调了修身养性、待人接物、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他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在牢狱之中,但并非他的罪过。”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孔子谈到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不会被废弃;国家无道时,他能免于刑罚。”于是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喜爱美色那样喜爱美德的人。”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苦,但颜回却乐在其中。颜回真是贤德啊!”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文采与质朴相辅相成,才是君子。”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三、总结
《公冶长第五》通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传达了儒家重视内在修养、注重品德培养的思想。文中多次提到“贤”“德”“礼”等关键词,强调一个人应具备谦逊、诚实、勤奋、仁爱等品质。
同时,本篇也反映出孔子对弟子的不同评价,体现出他因材施教、知人善任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对公冶长、南容的肯定,还是对颜回的赞美,都展示了孔子对弟子人格与能力的深刻理解。
总之,《公冶长第五》不仅是学习《论语》的重要篇章,也是了解孔子思想与教育理念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