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扫黑除恶的知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一项重要社会治理行动,旨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依法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有效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扫黑除恶的背景与意义
扫黑除恶工作始于2018年,中央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专项斗争,后延伸为常态化机制。其核心目标是清除社会毒瘤,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扫黑除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维护社会稳定:打击黑恶势力,防止其破坏基层政权和公共秩序。
- 保障群众权益:让群众在安全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发展。
- 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律震慑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 促进经济发展:减少非法活动对经济的干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扫黑除恶的重点打击对象
根据中央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以下几类行为:
打击对象 | 具体表现 |
农村地区黑恶势力 | 操控基层选举、侵吞集体资产、欺压村民等 |
城市黑恶团伙 | 高利贷催收、暴力讨债、垄断市场等 |
涉黑涉恶“保护伞” | 干部包庇、纵容黑恶势力,形成利益链条 |
网络黑恶势力 | 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敲诈勒索、传播谣言等 |
行业领域黑恶势力 | 如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行业中的非法垄断 |
三、扫黑除恶的工作方式
扫黑除恶并非单纯依靠公安力量,而是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主要方式包括:
- 线索举报机制:鼓励群众通过多种渠道提供涉黑涉恶线索。
- 专项打击行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集中整治。
- 深挖“保护伞”:对涉及腐败的干部进行严肃查处。
- 宣传引导: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增强群众识别能力和参与意识。
四、扫黑除恶的成效与挑战
经过多年的努力,扫黑除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案件侦破数量大幅上升:全国多地成功打掉多个重大涉黑团伙。
- 群众安全感提升:调查显示,多数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提高。
- 基层治理能力增强: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更加规范有序。
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
- 黑恶势力隐蔽性强:部分团伙通过合法企业掩盖非法活动。
- 跨区域作案增多:黑恶势力向更广范围扩散,增加打击难度。
- “保护伞”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干部仍存在包庇行为。
五、群众如何参与扫黑除恶
扫黑除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群众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 积极举报线索:通过政府网站、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反映问题。
- 提高警惕意识:注意身边是否存在黑恶势力活动迹象。
- 支持司法公正:不惧怕报复,配合调查取证。
- 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维护邻里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结语
扫黑除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