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原文】《周公诫子》是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旦写给其子伯禽的一篇训诫文章,旨在告诫儿子在治理国家时应具备的品德与态度。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儒家“礼治”思想的核心。
一、
《周公诫子》通过周公对儿子的教导,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 谦逊有礼:为人处世要谦虚谨慎,不可自满。
2. 勤政爱民:为官者应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
3. 慎言慎行:言行举止要合乎礼仪,避免轻率冒犯他人。
4. 敬贤任能:重视人才,善于用人,不以私情为重。
5. 修身齐家:个人修养是治国之本,需从自身做起。
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周公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对后代的深切期望。
二、原文节选与释义对照表
原文 | 释义 |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 |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我在天下中的地位,也不算轻。 |
然而,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 即使如此,我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吃一顿饭要多次吐出来,起身迎接贤士,还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
子无以骄人而亡其身。 | 你不要因为骄傲而失去自己的性命。 |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然而不以骄人,其德可比于天地。 | 虽然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但不因身份而骄傲,他的德行可以与天地相比。 |
三、结语
《周公诫子》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它不仅是对后人的教诲,也是对领导者的一种警示。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都应保持谦逊、勤奋与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