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对生活或工作采取一种随遇而安、不求进取的态度。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一、故事内容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生的书生,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立志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多年苦读却屡试不第,心中渐渐生出一股无奈与疲惫。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觉得人生无望。
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问他:“你为何如此愁眉不展?”李生便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老者。老者听后微微一笑,说:“你若能像我这样‘得过且过’,也许会活得更轻松些。”
李生不解,问:“什么是‘得过且过’?”
老者答:“就是不为过去所困,也不为未来所忧,只把眼前的日子过好。不是不努力,而是不强求。人生有进有退,何必事事计较?”
李生听了,若有所思,从此不再执着于功名,反而心态平和,日子过得自在许多。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过且过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释义 | 指对事情抱着一种敷衍、勉强应付的态度,不追求深入或进步。 |
出处 | 源于民间故事,后被广泛用于描述人的生活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对生活或工作的消极态度,也可带有一定的无奈意味。 |
含义延伸 | 可指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也常带有贬义,表示缺乏上进心。 |
三、总结
“得过且过”虽看似消极,但其中也蕴含着一种生活的智慧:在面对困难时,适当放下执念,保持内心的平静,也是一种成长。不过,如果长期以此为借口,逃避责任和挑战,则可能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适度的“得过且过”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但不应成为人生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