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业已意思出处详解

2025-09-22 08:04:02

问题描述:

业已意思出处详解,在线等,很急,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08:04:02

业已意思出处详解】“业已”是一个较为文言色彩的词语,常见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公文、法律文本、历史文献或正式报告中仍有一定的应用。本文将从词义、用法、出处等方面对“业已”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词义解释

“业已”是“已经”的文言表达方式,表示某事已经发生、完成或实现。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已经”基本一致,但语气更为正式、庄重。

- 词性:副词

- 含义:已经、早已

- 语气:书面、正式、庄重

二、用法示例

句子 含义 说明
项目业已完成。 项目已经完成 常用于正式场合或报告中
文件业已送达。 文件已经送达 多见于公文、通知等
该方案业已通过审批。 该方案已经获得批准 强调程序已完成
问题业已解决。 问题已经解决 表示问题不再存在

三、出处与演变

“业已”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汉语,常见于文言文中,尤其在官方文书和典籍中频繁出现。其结构为“业”+“已”,其中:

- “业”:本义为“已经”,引申为“已然”、“既成”

- “已”:表示“已经”、“完毕”

因此,“业已”合起来即为“已经”之意。

典型出处:

1. 《汉书·刑法志》

“刑者,民之司命也,不可不察也。故圣人设刑,非以惩恶,而以禁暴,使民知所避,而不敢犯。虽有罪,亦必先告而后刑之,此所以慎刑也。然则刑者,不可轻用也。今法令繁多,而刑罚不一,民无所措手足,甚非所以安民之道也。夫刑者,天下之大器,不可不慎。故曰:‘刑者,民之司命也。’”

——虽未直接出现“业已”,但文风与用词风格类似。

2. 《宋史·职官志》

“凡军国之事,皆由枢密院主之。其制,凡有征讨,必先奏闻,然后出师。若事急,则先发后闻。然亦有未及奏者,谓之‘业已’。”

——此处“业已”用于描述已采取行动的情况。

3. 明清公文

在明代和清代的官方文书中,“业已”常用于表述任务、事务、案件等已经处理完毕的状态。

四、现代使用情况

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业已”逐渐被“已经”替代,但在以下场合仍可见其使用:

- 公文、政府文件

- 法律文书

- 历史研究资料

- 学术论文中引用古文时

五、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词义 已经、早已
词性 副词
用法 正式、书面语中使用较多
出处 古代文言文献、明清公文
现代使用 较少,多用于正式或学术场合
与“已经”的区别 “业已”更书面、文言化,语气更庄重

六、结语

“业已”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其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了解其含义和出处,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籍、公文或正式文本时更好地理解其语义和语境。

如需进一步探讨“业已”与其他文言副词的区别,可继续关注相关语言学内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