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是故圣人之制事也,先利而后害,先本而后末。”意思是:舍弃根本的、主要的东西,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抓住重点,反而关注细枝末节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舍本逐末 |
拼音 | shě běn zhú mò |
出处 | 《吕氏春秋·慎大览》 |
含义 | 舍弃根本,追求枝节;做事不抓重点,只注重表面 |
近义词 | 舍近求远、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
反义词 | 抓纲举目、提纲挈领、循序渐进 |
二、用法与示例
1. 用法:多用于批评一个人做事没有主次之分,忽略了重要的事情,反而关注不重要的细节。
2. 例句:
- 他总是舍本逐末,把时间花在无谓的争论上,却忽略了工作本身。
- 学习不能舍本逐末,应该先掌握基础知识,再深入研究。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舍本逐末”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
- 学习方面:学生可能只关注考试技巧,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 职场方面:员工可能只追求表面成绩,而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提升。
- 生活方面:人们可能沉迷于网络信息,却忽略了真实的人际关系和健康问题。
这些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些好处,但长远来看,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四、总结
“舍本逐末”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强调的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而不是被表象所迷惑。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只有抓住“本”,才能真正实现“末”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主次,避免因小失大,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结语
“舍本逐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做事要有方向,做人要有原则,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