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语态的用法是什么】在英语学习中,被动语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它不仅能够使句子更加正式、客观,还能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了解被动语态的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一、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
被动语态的构成是:be + 过去分词(p.p.)
时态 | 被动语态结构 |
一般现在时 | am/is/are + 过去分词 |
一般过去时 | was/were + 过去分词 |
一般将来时 | will be + 过去分词 |
现在完成时 | have/has been + 过去分词 |
过去完成时 | had been + 过去分词 |
将来完成时 | will have been + 过去分词 |
二、被动语态的常见用法
1. 强调动作的接受者
当我们想强调“谁”被做了某事时,使用被动语态更合适。
- 例句: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
(这本书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写的。)
2. 不知道或不重要动作的执行者
如果不知道是谁做的,或者不想提及是谁做的,可以用被动语态。
- 例句:The window was broken last night.
(昨晚窗户被打碎了。)
3. 使语言更正式或客观
在科技、新闻、学术写作中,被动语态常用于保持客观性。
- 例句: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lab.
(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
4. 避免提到动作的执行者
有时为了礼貌或避免指责,会使用被动语态。
- 例句:Mistakes were made during the process.
(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5. 描述自然现象或普遍事实
某些情况下,被动语态用来描述自然规律或普遍现象。
- 例句:Water boils at 100°C.
(水在100摄氏度时沸腾。)
三、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区别
主动语态 | 被动语态 |
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通常用于口语或日常交流 | 常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 |
强调“谁”做了什么 | 强调“什么”被做了 |
结构:主语 + 动词 + 宾语 | 结构:主语 + be + 过去分词 |
四、注意事项
- 并不是所有动词都可以用于被动语态。例如,像“happen”、“seem”等不及物动词不能用于被动。
- 有些动词虽然可以用于被动语态,但意义会发生变化,如“know”、“believe”等。
五、总结
被动语态是一种重要的英语语法结构,适用于多种语境。掌握它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场合更准确、更自然地表达意思。通过理解其结构和适用场景,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被动语态的用法 | 说明 |
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 用于突出“谁”被做了某事 |
不知道或不重要执行者 | 用于不提及动作执行者的情况 |
使语言更正式 | 常见于科技、新闻、学术写作 |
避免指出责任 | 用于礼貌或委婉表达 |
描述自然现象 | 用于表达普遍事实或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