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嗟来之食是指什么人】“不受嗟来之食”是一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这个成语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尊严与气节的故事,用来形容一个人即使在困境中也坚持自尊,不愿接受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
一、成语来源及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受嗟来之食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故事背景 | 有人饿得快死,有人用食物去施舍他,但说话带有轻蔑之意。此人拒绝接受,最终因不食而死。 |
含义 | 指有骨气、有尊严的人,不愿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恩惠或施舍。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贫困或艰难处境中仍保持人格尊严,不为外物所动。 |
二、故事详解
故事讲的是:一位饥饿的人快要饿死了,有人拿着食物来施舍他,但说话时带着轻蔑和嘲讽的语气。那人说:“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吧!”)。这位饥饿的人听后非常生气,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到这个地步的。”于是,他坚决拒绝了这顿饭,最后饿死。
这个故事强调的是人的尊严高于生命,即便面临死亡,也要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自尊。
三、适用对象及人物特征
特征 | 描述 |
自尊心强 | 不轻易接受他人施舍,尤其是带有轻视意味的给予。 |
坚持原则 |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
有气节 | 不为利益或生存而丧失人格。 |
重视尊严 | 把尊严看得比物质更重要。 |
四、现实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不受嗟来之食”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
- 在面对不公平对待时,要有勇气说“不”;
- 在职场或生活中,不要因为一时的便利而失去自我;
- 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不被外界的贬低或施舍所左右。
五、结语
“不受嗟来之食”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困难,而是能在困境中守住自己的尊严与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