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原文】一、
“卧冰求鲤”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则孝道故事,出自《晋书·王祥传》。故事讲述了晋代名士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意愿,在寒冬腊月时卧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坚冰,从而感动上天,使冰下跃出鲤鱼,供奉给继母食用。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与“忍”,强调了子女对长辈的敬爱与奉献精神。
该故事虽有神话色彩,但在历史上被广泛传颂,成为古代孝道教育的重要素材之一。其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坚韧,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
二、原文及解析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标题 | 卧冰求鲤原文 |
| 出处 | 《晋书·王祥传》 |
| 作者/来源 | 司马光(后世整理) |
| 故事背景 | 晋代,王祥为继母治病,需得鲤鱼。正值寒冬,江面结冰,无法捕鱼。 |
| 主要人物 | 王祥、继母、鲤鱼 |
| 情节概述 | 王祥在冰面之上卧冰数日,以体温融化冰层,最终感动天地,冰下跃出鲤鱼。 |
| 核心思想 | 孝顺、奉献、坚韧、仁爱 |
| 文化意义 | 代表中国传统孝道精神,常用于教育子女尊重长辈、无私奉献。 |
| 文学价值 | 具有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语言简练,情节感人。 |
| 现实启示 | 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坚持信念,追求真善美。 |
三、结语
“卧冰求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孝道故事,历经千年仍被传颂,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它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