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名人作传记的作文郑板桥】郑板桥,原名郑燮,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也是江苏扬州人。他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尤以画竹、写兰著称。他的作品不仅艺术价值极高,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本文将从郑板桥的生平经历、艺术成就、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其主要信息。
一、
郑板桥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清贫,但才华横溢,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体恤民情、廉洁奉公而深受百姓爱戴。他晚年辞官归隐,以卖画为生,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在艺术上,郑板桥擅长书法、绘画与诗词,尤以“狂草”和“墨竹”最为著名。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楷书、行书和草书的特点,被称为“六分半书”。他的画作注重写意,常以竹、兰、梅等植物寄托情感,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在思想上,郑板桥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他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郑板桥主要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
| 生卒年 | 1693—1765年 |
| 籍贯 | 江苏扬州 |
| 职业 | 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
| 官职 | 山东范县、潍县知县 |
| 艺术特点 | 诗、书、画“三绝”,尤擅墨竹、狂草 |
| 代表作品 | 《竹石图》《兰竹图》《题画诗》 |
| 思想主张 | 关注民生、倡导个性、反对礼教束缚 |
| 个人风格 | 清廉正直、淡泊名利、富有同情心 |
| 历史评价 | “扬州八怪”之一,清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
三、结语
郑板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更是一位有良知、有担当的士人。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家乡名人,他不仅是扬州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榜样。通过了解和研究郑板桥,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理解艺术,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