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名词解释】“微言大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不以仁心为本,则虽有良法美意,不足以为治。”后人引申为“微言大义”,意指在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重要的意义。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言论或话语虽然语言简练,但内容深刻,具有深远的含义。
一、
“微言大义”强调的是语言的简洁性与思想的深刻性之间的统一。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也反映了表达者的智慧和洞察力。在文学、哲学、政治等领域中,“微言大义”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能够用极少的文字传达出丰富内涵的作品或言论。
这一成语也常用于教育、写作和演讲中,提醒人们在表达时要注重内容的质量而非形式的繁复。它鼓励人们追求精炼而有力的语言风格,避免空洞无物的表达。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微言大义 |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 含义 | 在简短的话语中蕴含深刻的道理或重要意义 |
| 用法 | 形容语言精炼而思想深刻,常用于文学、哲学、政治等场合 |
| 近义词 | 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
| 反义词 | 空洞无物、啰嗦冗长 |
| 适用领域 | 文学、写作、演讲、教育、评论等 |
| 作用 | 强调语言的简洁性和思想的深度,提升表达效果 |
| 常见使用场景 | 评价文章、演讲、名言警句等 |
通过“微言大义”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精髓,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学会运用这种风格,不仅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还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