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式微的原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其中,《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内容简短却富有深意,表达了对统治者苛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一、原文内容
《式微》原文如下: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二、
《式微》是一首抒发忧思与不满的小诗。全诗只有四句,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诗中“式微”意为天色渐暗、天将黑,象征着社会的衰败或人生的困顿。“胡不归?”是反问,表达出对归家的渴望;“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则进一步说明,如果不是因为君主的命令,自己也不会陷入泥泞之中,隐含对统治者苛政的不满。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民在战乱和赋役压迫下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诗经》中“怨而不怒”的文学风格。
三、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式微 |
出处 | 《诗经·邶风》 |
体裁 | 四言诗 |
作者 | 无名氏(传统认为是民间歌谣) |
时代 | 西周至春秋时期 |
主题 | 对统治者苛政的不满,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情感真挚 |
情感基调 | 忧郁、哀怨 |
文学价值 | 反映古代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四、结语
《式微》虽短,却字字珠玑,展现了《诗经》中“诗言志”的特点。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心声的写照,也是研究先秦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人对生活的思考,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