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回乡偶书】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久别家乡后重返故土时的复杂情感。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唐诗中少见的以“偶书”形式记录个人生活经历的作品。
一、诗歌
《回乡偶书》共两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年老归乡时的情景。他虽然口音未变,但容貌已衰老,连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只能笑着问他从哪里来。这种反差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淡淡的失落感。
二、诗歌解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诗人晚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有感而发 |
主题思想 | 表达游子思乡之情,感叹时光流逝与人生变化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对比手法突出“乡音”与“鬓毛”的变化 |
情感表达 | 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自身年老的感慨 |
诗句赏析 | “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生动刻画出时间带来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三、结语
《回乡偶书》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它不仅是一首思乡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时间和记忆的诗篇。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醒我们珍惜亲情、铭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