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毒是什么意思】“荼毒”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对人或事物的严重伤害、摧残或毒害。这个词多用于书面语中,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常见于文学、历史或评论类文章中。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名词 |
拼音 | tú dú |
含义 | 指对人或事物进行严重的伤害、摧残、毒害,常用于形容精神或身体上的折磨。 |
出处 | 常见于古文及现代文学作品中,如《左传》《史记》等典籍中均有使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语气较重,常用于批评、控诉或描述残酷现象。 |
二、词语解析
“荼”原意为一种苦菜,象征痛苦与苦难;“毒”则指有害、毒害。合起来,“荼毒”便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严重伤害和摧残。它既可以指实际的身体伤害,也可以指精神上的折磨或思想上的毒害。
在现代汉语中,“荼毒”常用于以下几种语境:
- 政治或社会批判:如“暴政荼毒百姓”。
- 文学描写:如“战争荼毒生灵”。
- 道德谴责:如“不良风气荼毒人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残害、摧残、毒害、伤害、迫害 |
反义词 | 爱护、保护、滋养、救助、关怀 |
四、例句展示
1. 古代文献:
“暴君虐民,荼毒生灵。”——出自《左传》
2. 现代用法:
- “这场灾难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荼毒。”
- “某些不良文化正在荼毒青少年的思想。”
五、总结
“荼毒”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表示对人或事物的严重伤害。它不仅可用于描述肉体上的痛苦,也可用于表达精神上的折磨。在写作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正式程度和情感强度,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
通过了解“荼毒”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表达,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