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危出自】一、
“安而不危”这一成语,最早来源于《周易·系辞上》中的“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保持警惕,防止危机的发生。虽然“安而不危”并非直接出现在古籍中,但它是对原文精神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该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在顺境中不可麻痹大意,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生活、企业管理,还是国家治理,“安而不危”的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安而不危 |
出处来源 | 《周易·系辞上》“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
原文出处 |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
含义解释 | 在安定的环境中仍保持警惕,预防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危机。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个人、企业、政府等在顺利时期保持警觉,防范风险。 |
现代意义 | 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因现状良好而忽视潜在问题。 |
相关成语 |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
三、结语
“安而不危”虽非直接出自某一部经典,但其思想源自《周易》,是对古人智慧的继承与发扬。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家的治国之道,也是现代人面对复杂环境时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在当今社会,学会“安而不危”,才能真正实现长远的发展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