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意思是什么】“得意忘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得意时,情绪过于激动,甚至失去了常态,表现出一种狂喜或自大、轻浮的状态。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应保持冷静和谦逊。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衍传》:“衍虽居要职,不以经国为务,唯雅咏诗酒,口不言世事。然其性清虚,每与人言,未尝及利,故时人谓之‘无心之谈’。后遂有‘得意忘形’之说。” |
释义 | 指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情绪失控,行为失当。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趾高气扬、得意洋洋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谨言慎行、镇定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因为升职了,得意忘形,竟然在会议上公开批评领导。 |
学习生活 | 考试得了第一名,他得意忘形,把复习资料都扔了。 |
日常交流 | 他一赢比赛就得意忘形,让人觉得有点讨厌。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得意忘形”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取得成绩或获得成功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一时的兴奋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四、总结
“得意忘形”是形容人在得意时失去常态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因成功而骄傲自满、言行失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谦逊,避免因一时的得意而陷入尴尬或失败的境地。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其他相关词汇,如“忘乎所以”、“得意洋洋”等,它们在语义上有所相似,但使用场景和语气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