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出自】一、
“相濡以沫”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大宗师》中的寓言故事。原意是说,在干涸的池塘中,两条鱼为了生存,用口中的水互相湿润对方的身体。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度艰难的深情厚谊。
虽然“相濡以沫”常被用于描述夫妻或亲密关系中的互助与陪伴,但其本义更偏向于一种无奈之下的相互依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更多情感色彩,使其成为表达爱情和友情的重要词汇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相濡以沫 |
出处 | 《庄子·大宗师》 |
原文出处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字面意思 | 鱼在干涸的陆地上,用口中的水互相湿润对方。 |
引申意义 | 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渡难关;也常用于形容深厚的感情。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夫妻、朋友之间在困难时期的情感支持。 |
现代应用 | 常见于文学、影视作品及日常表达中,强调彼此之间的依赖与关爱。 |
哲学内涵 | 反映道家对自然与人性关系的理解,强调顺应自然、淡泊名利。 |
三、结语
“相濡以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状态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生活的风雨中,真正的感情往往是在彼此扶持中升华的。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种“相濡以沫”的精神,始终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珍贵的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