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负众望什么意思】“不负众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行动或表现上达到了大家的期望,没有让支持者或期待者失望。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场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不负众望 |
拼音 | bù fù zhòng wàng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原意与现代用法略有不同,后引申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释义 | 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达到了人们的预期。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人或事的表现令人满意。 |
近义词 | 不辱使命、不孚众望、不令而行 |
反义词 | 令人失望、辜负厚望、有负众望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考试成绩优秀 |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真是不负众望。 |
体育比赛获胜 | 中国队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最终不负众望,夺得冠军。 |
公司项目成功 | 项目组经过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不负众望。 |
三、常见误区
1. 与“不孚众望”混淆
“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孚众望”则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相反,需注意区分。
2. 语境要恰当
该成语多用于正面评价,不宜用于负面事件中。
四、总结
“不负众望”是一个表达积极意义的成语,强调的是对他人期望的回应和满足。它适用于多种场合,如个人成就、团队表现、社会事件等。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与其他近义词混淆。
通过了解其含义、用法和常见误区,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