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开:开垦,设置。
2、府:府邸,府第。
3、仪:仪式。
4、开府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
5、古人根据级别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即使有钱,也不能盖更大的府第,否则就是违制,而违制是谋反的前兆,是很重的罪。
6、同样出门的仪式也有严格的制度,鸣锣开道,旗、牌、伞、扇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7、所以,开府仪同三司尽管不是具体的职务,但不仅仅是个荣誉,也是社会地位的肯定。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
9、三司即三公(司马·司徒·司空),因均冠司字,故又称“三司”。
10、汉三公名号屡有变更,且不全冠以司字,但三司一词已约定俗成。
11、三公在西汉本来是国家政务首脑,开府辟官,品崇礼重。
12、东汉以后,逐渐“坐而论道”,待遇优崇,为仕途的顶点。
13、但三公名额少,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产生了与之相比拟的荣誉虚衔,殇帝延平元年(106)车骑将军邓骘的“仪同三司”﹐为“仪同三司”之始。
14、以后有献帝时辅国将军伏完“仪同三司”,吕布因诛董卓功受命“仪比三司”,其比拟三公均仅限于班位与礼仪,不具有开府辟僚属之权。
15、魏甘露二年(257),吴宗室孙壹降魏,命“开府辟召,仪同三司”。
16、西晋时,除了限于班位与礼仪的“仪同三司”外,“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逐渐通用,发展为官号。
17、如羊祜在咸宁初,“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得专辟召。
18、”惠帝时,裴楷以侍中“加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19、两汉以来,比拟三公的荣誉虚衔都必须有本官(如诸将军)及其成为官号,仍藉本官自重。
20、西晋定制:诸大将军及光禄三大夫开府者“位从公”,品秩第一。
21、“三司”不必指实职,诸大将军位从公者为“武官公”,同于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光禄三大夫位从公者为“文官公”,同于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
22、南齐则“将军开府依大司马”,“光禄大夫开府依司徒”。
23、梁曾令邵陵王纶等开府如三司之仪;但不久复故,唯逊诸公一班。
24、至陈仍为一品。
25、东晋南朝,诸公已是没有实职的高官,开府仪同三司更是虚号,且无限额,颇有猥滥,渐不为人所重。
26、北魏“开府”与“仪同三司”分别为两个官号,均从一品。
27、前者单指开府辟官,不必同于诸公;后者单指礼仪同于诸公,不得开府辟官。
28、兼任二者,意义便略同于东晋南朝,唯辟官少于诸公。
29、北齐设开府仪同三司和仪同三司,分别为一品及从一品,其猥滥程度甚于南朝。
30、北周分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散官号,以酬勋劳。
31、隋初沿袭,分别为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
32、炀帝改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文散官阶,余均罢废。
33、唐·宋·元因之,开府仪同三司一直是一品文散官,至明代罢废。
34、清代称出任外省督·抚者为“开府”,但与魏晋南北朝“开府”辟召僚佐已非同义。
35、 “开府”指开设府第,设置官吏。
36、“仪同三司”是说仪仗同于三司。
37、三司指太尉、司空、司徒,亦称三公。
38、汉朝官制,惟三公可开府,汉末,李傕、张杨、董承等以将军开府,始有开府之名。
39、魏晋以后,开府者益多,因而别置开府仪同三司。
40、从元怀晖墓志看,到中唐时期,从三品以上即可开府。
41、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 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42、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43、汉末局势混乱,将军李傕等开府(《后汉书· 董卓传》:“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44、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
45、傕、汜、稠共秉朝政。
46、济出屯弘农。
47、”)。
48、魏、晋放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
49、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以隋、唐、宋、金、元均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
50、清人习称任督抚为开府。
51、西魏、北周府兵共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将军,简称开府,全称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52、开府将军下有仪同将军,全称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53、 三公在西汉本来是国家政务首脑,开府辟官,品崇礼重。
54、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
55、后汉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
56、殇帝延平九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又献帝以伏完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
57、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
58、 西晋时,开府与仪同三司连称较多,逐渐通用,发展为官号。
59、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伏波、辅国将军,并加“大”而仪同三司。
60、江左以来,将军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大”,馀官则左、右光禄大夫以上,并得仪同三司。
61、齐开府仪同三司如公。
62、梁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之,同三公置官属。
63、自晋以来,又有如开府同三司之仪者,自羊祜始焉(汉末,吕布开府如三司,其他无闻。
64、至晋,羊祜为车骑将军、荆州诸军事,加开府如同三司之仪,累年谦让,不辟士,不备僚属。
65、及始有所命辟士,未到而卒,不得除署。
66、後当阳侯杜元凯表哀其家无子嗣,官无命士,请更议之。
67、诏不许)。
68、江左亦多有之(梁沈约为侍中、右光禄大夫,徐勉为约请三司之仪,武帝不许。
69、又邵陵王纶为平南将军,胡州刺史王茂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并同三司之仪)。
70、后魏亦有之。
71、普泰初,特以尔朱世隆为仪同三司,位次上公。
72、北齐亦有仪同三司者(任城王氵皆等诸王多为之。
73、氵皆,户皆反);又有开府仪同三司及仪同三司。
74、後周建德四年,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仍增置上仪同大将军。
75、隋文帝并以为散官。
76、又诸卫各置开府(左勋卫开府,右翊一开府、二开府、三开府、四开府,及武卫、武侯、领军、东宫领兵开府准此),府置开府一人。
77、又有仪同府。
78、仪同以下置员与开府同。
79、初,开府仪同三司为四品散实官,至炀帝又改为从一品,同汉、魏之制,位次三公。
80、唐武德七年,改上开府仪同三司为上轻车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
81、後又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
82、开元以前旧例,开府、特进虽不带职事,皆给俸禄,得与朝会,班列依本品之次,皆崇官盛德、罢剧就?者居之(天宝六载正月制:“内外文武五品以上官,父、祖资荫者,其所用荫,宜同子孙用荫之例。
83、”)。
84、 宋制,祖宗时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之使相,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
85、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通谓之使相。
86、故事,宰相去位,例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普以开国旧臣在相位久,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
87、其後吕夷简、王钦若罢相,皆以为例。
88、元丰新官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
89、旧制,敕出中书门下,故事之大者使相系衔。
90、至是皆南省奉行,则开府不预矣。
91、八年,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
92、元丰五年,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
93、自崇宁五年,司空、左仆射蔡京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中泰一宫使。
94、其後,故相而除则有刘正夫、余深,前执政则有蔡攸、梁子美,外戚则有向宗回、宗良、郑绅、钱景臻,殿帅则有高俅,内侍则有童贯、梁师成,名器至此轻矣。
95、绍兴後,吕颐浩、韩世忠皆以开府仪同三司除少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7
- 03-07
- 03-07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最新文章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