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机

手机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是违背了什么原则(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什么意思)

2023-04-30 19:59:27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是违背了什么原则,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是违背了什么原则,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一句的翻译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

2、此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

3、此段原文是: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4、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5、意思是:问题已经形成,才来禁止,学生就会抵触。

6、学习时机过了才去学,即使苦学,也难有成就。

7、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

8、独自学习,没有学习伙伴商量,就会孤陋寡闻。

9、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使人违背老师的教诲。

10、不良的习惯,会使学生荒废学业。

11、这六条,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12、出自:乐正克的《学记》,创作年代为战国时期。

13、扩展资料:《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14、据郭沫若考证,《学记》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5、《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中国的教育经验。

16、《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17、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

18、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19、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20、《学记》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人认真地研究、借鉴。

2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