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习俗视频(重阳习俗)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重阳习俗视频,重阳习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重阳节习俗 登高:九月,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2、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3、 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4、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花气幽香,给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
5、近年来,有人在重阳节时互相赠送菊花,以表示友谊和祝愿。
6、 饮菊花酒:据说古时候,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都要饮菊花酒,这种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造的。
7、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要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起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饮用。
8、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9、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确实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10、 插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分吴茱萸和食茱萸两种,春开紫色花,秋结紫黑色果实,性味酸、涩、微温,入药制成酒,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遗精、腹痛、吐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
11、《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12、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
13、”可见古人有重阳喝茱萸酒之习俗。
14、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
15、因“糕”与“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16、 骑射活动:南北朝时,皇帝规定:每年的重阳,人们必须练习骑马射箭,并把骑马射箭作为一种武举应考项目,只有步射和骑射都及格了,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考试。
17、唐代,皇帝曾规定:重阳节时,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齐集于玄武门练习骑射。
18、九九重阳,登高一望,开展老年人的健身活动,举办老年人的联谊会、座谈会,陪老年人聊会天。
19、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历史悠久。
20、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21、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22、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23、重阳登高习俗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
24、登高“辞青”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25、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6、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27、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28、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29、 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30、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31、“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32、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33、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34、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35、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36、 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37、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东汉时河南有个方士叫桓景于该日登山避灾,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 。
38、登高其实是源于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39、《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40、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41、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42、登高避灾之说法始于东汉,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43、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44、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45、”景如言,齐家登山……然而,《续齐谐记》不过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
46、桓景避灾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影响,东汉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之讹传,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47、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
48、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
49、祭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
50、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祈求神灵降福,并推行敬老活动,传承孝道文化 。
51、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52、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53、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54、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55、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56、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57、 放纸鸢放纸鹞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58、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
59、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60、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61、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岭南地区一个特色。
62、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63、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64、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65、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66、求寿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最早见于汉代。
67、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
68、饮菊花酒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69、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70、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71、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72、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风俗菊花酒汉代已见。
73、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74、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75、享宴高会《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76、”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77、”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等习俗,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78、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79、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80、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81、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
82、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83、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84、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85、重阳节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86、各地习俗【江西】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
87、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88、【福建】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89、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90、【广东】广州重阳,百姓有登高的习俗。
91、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92、吴川地过重阳节有传统享宴高会的习俗,流行摆敬老宴。
93、重阳节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 。
94、【港澳】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
95、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96、 【广西】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97、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
98、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99、清明是春祭,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山也是岭南风俗之一 。
100、【江苏】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101、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102、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103、【上海】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104、【浙江】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105、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
106、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107、【安徽】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
108、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109、【湖北】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
110、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111、【四川】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112、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
113、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114、【河北】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115、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
116、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
117、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118、【山东】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119、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120、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121、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122、【陕西】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123、士子以诗酒相赏。
124、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125、【山西】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
126、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
127、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128、【河南】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129、登高,敬老,又名老人节尊老、敬老、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
130、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131、2、插茱萸,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132、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133、3、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134、 重阳节习俗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135、重阳节很多人就是去登高重阳节的习俗:赏菊花;2、赏秋;3、登高;4、吃重阳糕;5、拜见长辈。
136、重阳节最重要的就是敬老。
137、登高,敬老人,遍插茱萸。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7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最新文章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
-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