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机

手机

教案怎么写成论文(教案怎么写)

2023-04-20 05:33:21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教案怎么写成论文,教案怎么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 教学目的。2、所谓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教案怎么写成论文,教案怎么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教学目的。

2、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3、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

4、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

5、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6、2.教学重点和难点。

7、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8、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9、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10、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

11、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

12、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

13、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14、 4.教学内容的引入。

15、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

16、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

17、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18、 5.教学内容。

19、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

20、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

21、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22、 6.训练内容。

23、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24、 7.小结和作业。

25、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

26、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27、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8、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内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29、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30、(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教师教案怎么写》 文章《教师教案怎么写》正文开始>>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31、(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2、(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33、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34、(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5、(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36、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37、(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8、(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9、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40、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41、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42、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43、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44、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45、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