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蛔虫有什么症状和表现】小儿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由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引起。儿童由于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容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土壤而感染。了解小儿蛔虫的症状和表现,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一、常见症状与表现总结
| 症状/表现 | 说明 |
| 腹痛 | 常见于脐周或上腹部,可能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尤其在饭后或夜间加重 |
| 恶心、呕吐 | 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尤其是蛔虫进入胆道时 |
| 食欲减退 | 孩子可能食欲下降,但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 |
| 腹泻或便秘 | 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
| 营养不良 | 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表现为消瘦、面色苍白 |
| 发热 | 少数患儿可能伴有低热,尤其是合并其他感染时 |
| 过敏反应 | 个别孩子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
| 咳嗽、气喘 | 若蛔虫幼虫移行至肺部,可能引发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 |
| 夜间磨牙 | 部分儿童在睡眠中出现磨牙现象,可能与蛔虫感染有关 |
二、特殊表现及并发症
- 胆道蛔虫症:蛔虫进入胆管,引发剧烈腹痛、黄疸、发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肠梗阻:大量蛔虫聚集在肠道内,导致肠腔堵塞,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腹胀。
- 阑尾炎:蛔虫进入阑尾,可能引发急性阑尾炎。
- 贫血:长期感染可导致铁缺乏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
三、如何判断是否感染?
若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反复腹痛、食欲差、体重不增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粪便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蛔虫卵。同时,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四、预防措施
- 饭前便后洗手
- 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净的水果蔬菜
- 定期驱虫,尤其在流行地区
-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虫卵传播机会
结语:
小儿蛔虫病虽然常见,但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