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秋夜唐李峤】《中秋夜》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晚景色的诗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一、
《中秋夜》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描写月亮、秋风、庭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中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感慨。整首诗语言朴素,却富有韵味,体现了唐代诗歌“含蓄隽永”的特点。
二、诗歌解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唐·李峤 |
体裁 | 五言绝句 |
朝代 | 唐代 |
主题 | 中秋夜景、思乡、人生感悟 |
意象 | 明月、秋风、庭院、寒露 |
风格 | 含蓄、清冷、意境深远 |
表达方式 |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
艺术特色 | 简洁凝练,画面感强 |
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中秋夜》
银汉无声转玉盘,
桂花香冷露华寒。
今宵独坐无言语,
一树秋声入画栏。
翻译:
银河静默地转动着玉盘般的月亮,
桂花的香气微凉,露水也显得寒冷。
今晚独自坐着,无话可说,
只有一树秋风吹动的声音,悄然进入画栏。
四、赏析要点
- “银汉无声转玉盘”:用“银汉”比喻银河,“玉盘”形容圆月,形象生动,意境空灵。
- “桂花香冷露华寒”:通过嗅觉和触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中秋夜晚的清冷氛围。
- “今宵独坐无言语”:表现出诗人孤独、沉思的情绪,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 “一树秋声入画栏”:以声音作结,余韵悠长,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五、结语
李峤的《中秋夜》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它不仅是一首描绘中秋夜色的诗,更是一首寄托情怀、引发共鸣的作品。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中,读这样的诗,可以让人暂时放下喧嚣,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