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口服意思是什么】“心服口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某种事实、道理或权威时,内心真正认同并认可对方的正确性,从而不再有异议。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心的认同与服从,而不是表面的顺从。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心服 | 心里佩服、认同 |
口服 | 口头上承认、表示同意 |
整体意思: 指人从内心到表面上都完全认同某事,没有异议。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后演变为“心服口服”。
- 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在被事实或逻辑说服后,真诚地接受对方的观点或决定。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俯首帖耳 |
反义词 | 不服气、强词夺理、死不认账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学习中 | 老师讲完解题思路后,学生终于明白,心服口服。 |
工作中 | 领导的决策合理,大家心服口服地执行。 |
争论后 | 经过讨论,他最终心服口服地接受了对方的观点。 |
五、注意事项
- “心服口服”强调的是内在认同,不同于“表面服从”。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使用,以免显得生硬或不自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心服口服”不仅是一个表达认同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理性与说服力的认可。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真理时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