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成语故事】“虎头蛇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气势十足,但到了最后却草草收场,没有善终。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常用于批评那些做事不彻底、缺乏坚持的人或事。
成语来源
“虎头蛇尾”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的一段话:“此真虎头蛇尾也。”意思是说某人开始的时候很厉害,但结尾却很软弱,就像一只老虎的头和一条蛇的尾巴一样,前后不协调。
后来,“虎头蛇尾”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描述各种事物或行为的起始与终结之间的反差。
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虎头蛇尾 |
拼音 | hǔ tóu shé wěi |
含义 | 比喻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但结尾却草率收场,缺乏延续性。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做事不彻底、缺乏坚持的行为或事件。 |
近义词 | 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一以贯之 |
成语故事(简要)
在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势力强大,曾一度控制朝政。他起初以强硬手段掌握权力,威震四方,犹如“虎头”般气势汹汹。然而,随着他的暴政日益加剧,最终被部下吕布所杀,结局凄惨,如同“蛇尾”一般无力收场。因此,后人用“虎头蛇尾”来形容这种开头强势、结尾失败的情形。
成语应用
“虎头蛇尾”不仅用于历史评价,在现代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批评一些人做事只图表面风光,缺乏耐心和毅力。例如:
- 一项计划开始时轰轰烈烈,但执行过程中却逐渐松懈,最终未能完成。
- 一部电影前半部分精彩,后半部分却敷衍了事,让观众失望。
总结
“虎头蛇尾”这个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提醒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只追求开头的热闹,而忽视了结果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和结果的质量,避免成为“虎头蛇尾”的例子。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的现代应用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