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一、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历史散文,讲述了秦王企图以“易地”为名,强行吞并安陵国的故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唐雎不卑不亢,以智取胜,最终保全了国家尊严,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气节与智慧。
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开,语言简练有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思想性。它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在强权面前坚持正义、维护尊严的重要性。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战国策·魏策四》 |
作者 | 不详(战国时期史料) |
背景 | 秦王欲以“易地”之名吞并安陵国 |
主要人物 | 唐雎(安陵君使者)、秦王 |
主题 | 维护国家尊严、不畏强权、智勇双全 |
核心事件 | 唐雎面对秦王威胁,以“布衣之怒”回应,震慑秦王 |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对话生动,富有逻辑性 |
文学价值 | 展现战国时期士人风骨,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勇气与原则 |
三、结语
《唐雎不辱使命》虽为古代文献,但其精神内核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权与压迫时,应坚守信念,勇敢发声。唐雎的智慧与胆识,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