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如椽的意思解释】“大笔如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王珣传》。原意是指用像椽子一样粗大的笔来写文章,形容文笔雄健有力,气势恢宏,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后来,“大笔如椽”常用来赞美作家、诗人或政治家的文采出众,文章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大笔如椽 |
拼音 | dà bǐ rú chuán |
出处 |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必有大手笔事。’” |
释义 | 原指用巨大的笔写作,后比喻文笔雄健,文章有气势、有分量,具有重大影响。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文学作品或政治言论的力度和深度。 |
近义词 | 文采斐然、笔力雄浑、气贯长虹 |
反义词 | 言辞平淡、文笔枯索、言不及义 |
二、成语使用场景
“大笔如椽”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文学评论:评价某位作家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2. 政治演讲:形容某位领导人的讲话内容深刻,具有指导意义和号召力。
3. 历史评价:用于回顾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或文章,强调其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三、成语故事简述
据《晋书·王珣传》记载,东晋时期的王珣曾梦见有人送他一支像屋椽一样的大笔。醒来后他说:“这一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后来果然发生了重大事件,而他的文章也因此被后人称颂为“大笔如椽”。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对文笔力量的重视,也反映出“大笔如椽”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四、总结
“大笔如椽”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表达了对文笔力量的赞美,也蕴含了对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的高度认可。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用于文学领域,也可以用于政治、历史等更广泛的语境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大笔如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文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