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专区

科普专区

关于自律名人故事(关于自律的名人事迹)

2023-05-23 02:32:19
导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关于自律名人故事,关于自律的名人事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梨虽无主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关于自律名人故事,关于自律的名人事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许衡宋元之交,世道纷乱。

2、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3、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4、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5、”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

6、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

7、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

8、”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9、”3、柳传志的自律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10、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11、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12、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13、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14、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15、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16、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17、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18、4、鲁迅刻“早”字励志板凳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19、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0、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

21、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

22、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23、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24、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25、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26、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27、”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28、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29、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

30、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31、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32、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33、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34、”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

35、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36、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

37、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38、5、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39、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40、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41、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42、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43、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44、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45、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