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大家好,小活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伤仲永与孙权劝学,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相同之处:两篇文章都是讲身边的人对主人公学习的影响。
2、 二、不同之处:内容不同1)《孙权劝学》中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吕蒙进步很大。
3、2)而《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使其“泯然众人矣”。
4、启示是一个人要想立志成才,关键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否则即使天资过人,也会一事无成。
5、2、写法不同1)《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6、2)《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7、3、创作背景不同1)《伤仲永》天圣三年(1025),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
8、明道二年(1033),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
9、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
10、康定元年(1040),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
11、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
12、庆历三年(1043),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13、2)《孙权劝学》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14、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15、4、赏析不同1)《伤仲永》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6、2)《孙权劝学》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仲永在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18、一正一反,《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年长好学,终有所成,《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年少不学,一事无成。
19、在写法上:《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20、是仲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21、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22、 《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
23、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
24、 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25、 写法:《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最新文章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