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语)
大家好,小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成语就是:旁观者清。
原因是:因为身在庐山,无法认清庐山真面目。
只有到了山边,才能看清自己的真面目。
外人因为冷静客观,对同一件事看得比当事人更清楚更全面。
这首诗是《题西林壁》年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
全诗原文如下:横看山边,远近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生活在这座山里。
白话的意思是:从正面和侧面看,庐山的群山连绵起伏,群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和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
我之所以认不出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我在庐山。
扩充资料创作背景:宗申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降馆调任汝州团练副使。
他到汝州时,路过九江,和朋友一起到庐山旅游。
壮丽的景观引发了我强烈的思考,所以我写了一些关于庐山的诗。
103010是游览庐山后的总结。
这首诗是一首有图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哲理诗。
通过对庐山多种多样的地貌的描述,指出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句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是现场说理,谈山游的体验。
我们之所以认不出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我们身处庐山之中,视野被庐山的群峰所局限。
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庐山的峰、脊、谷,只是局部的,必然是片面的。
这两个精彩的句子揭示了整个意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忆经历和想象的空间。
这是你在山里看到的,观察世间事物往往也是如此。
由于人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
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就必须超越狭隘的范围,摆脱主观的刻板印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最新文章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