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的措施有哪些(抗干扰的措施有哪些)
大家好,小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抗干扰的措施有哪些,抗干扰的措施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干扰抑制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处理。
1.防护的
用导电或磁性材料制成的盒状或壳状屏蔽体包围干扰源或干扰物,从而切断或削弱干扰场的空间耦合通道,阻止其电磁能量的传递。根据屏蔽干扰场的性质,可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
如果转载课文,请引用这段听力课文的内容。请注明来自知北师。
2.隔离
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使有用信号正常传输,干扰耦合通道被切断,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常见的隔离方式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
3.过滤
抑制干扰传导的重要方法。因为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的频谱往往比要接收的信号要宽得多,所以当接收机接收到有用的信号时,也会接收到那些不需要的干扰。这时可以采用滤波,只让需要的频率成分通过,同时抑制干扰频率成分。
而身体和心灵绑在一起,却一直传下来,却又红又瘦。
4.接地
把电路、设备底盘等连接起来的叫接地。以公共参考点(地)作为低阻抗的零电势。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为了安全,例如将电子设备的机箱、底座与大地连接,当设备有漏电时,不会影响人身安全,称为安全接地。
如果三个一样高,其他问题很少,就先填七个记录。
为系统提供参考电位,如脉冲数字电路的零电位点,或抑制干扰,如屏蔽接地。这叫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包括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扩展数据
在工业现场,当信号在相距较远的电气设备、仪表、PLC控制系统和DCS系统之间传输时,往往会产生干扰,导致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除了系统内外干扰的影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仪器设备的接地处理。一般情况下,设备外壳需要接地,电路系统也要有公共参考地。
但由于各仪器设备的参考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接地回路,地线环流产生的共模和差模噪声和干扰往往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对设备进行电气隔离,使原本互联的地网成为独立的单元,相互间的干扰会大大降低。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和传感器中,4~20mA电流被广泛用于传输控制和检测信号。4~20mA电流回路由于抗干扰能力强,电路简单,可以用来传输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度的模拟信号。一般传输距离超过10米,就需要隔离电流信号。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最新文章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
-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