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训练视频全套(脑瘫康复训练)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脑瘫康复训练视频全套,脑瘫康复训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训练时要按照小儿的运动发育顺序,如从头部的控制到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等顺序先后训练,有步骤的进行康复训练。
2、脑瘫康复之头部控制训练(1)患儿俯卧位。
3、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左侧或右侧。
4、一手由下向上拍患儿前额,另一手由头向尾刷患儿背部(脊柱伸展可促进头抬)。
5、(2)患儿俯卧位。
6、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后面。
7、用手扶住患儿双肩,使患儿俯卧位到前臂支撑,再同时向下压。
8、(3)患儿俯卧位。
9、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前方。
10、控制患儿的双手,患儿的手应外旋,把患儿的躯干举起。
11、(4)患儿仰卧位。
12、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左侧或右侧。
13、一手抓住患儿的右手,将其拉起。
14、(5)患儿仰卧位。
15、治疗师位于患儿的前面。
16、抓住患儿双手放在他自己的膝盖上,坐起。
17、2、脑瘫康复之翻身训练(1)由下肢带动翻身训练。
18、患儿仰卧,四肢自然放松。
19、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双脚下方,双手交叉,握住患儿的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侧卧位,并同时说:“翻身”;患儿俯卧,双上肢伸向头的前方,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双踝关节,辅助患儿用双下肢带动身体转为仰卧位,并同时说:“翻身”。
20、(2)由上肢带动翻身训练。
21、患儿仰卧位,四肢自然放松。
22、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顶上方,诱使头转向要翻转的一侧。
23、双手分别握住患儿腕关节和肩部,辅助患儿用上肢带动其身体转为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同时说:“翻身”。
24、(3)用玩具吸引翻身训练。
25、患儿仰卧。
26、训练人员用颜色鲜艳、可发声或发光的玩具吸引患儿转头、伸手抓玩具,诱导其翻身。
27、同时说:“转头,伸手抓,翻身”。
28、3、脑瘫康复之坐起训练在脑瘫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俯卧位转换为坐位在过程需要较好的上肢及肩胛带负重的控制,为获得良好坐位做备。
29、(1)患儿坐于大球上,治疗师位于患儿前方或后方。
30、控制患儿的双肩(骨盆、膝、足),左右、前后移动,促通坐位的矫正反应及坐位躯干的控制的发育。
31、(2)患儿用手抓足,半盘坐。
32、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轻轻摇动患儿的两侧臂部,使之产生紧张。
33、然后用一只手向前推患儿躯干,使之回旋。
34、(3)患儿伸腿坐于球上,治疗师跪在患儿的前方,双方扶持患儿下肢,向患儿前方拉球,诱导患儿出现重心前移,躯干后倾,患儿继而出现躯干的伸展,可促通躯干的充分伸展,控制躯干的过度前倾。
35、(4)令患儿俯卧在滚筒上,双手交替支撑,做向前向后爬行的动作,增加肩胛带的自主控制,提高上肢的稳定性及分享动作。
36、(5)治疗师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患儿坐于治疗师伸展侧的下肢上,两下肢放于屈曲侧的下肢上,患儿两膝屈曲,这种臀低足高的体位可以抑制角弓反张。
37、治疗师两手扶持 患儿两肩,将肩向下方按压,出现头部与肩的分离后,继续从肩部开始向下方进行有节奏的按压,增强躯干的控制能力。
38、4、脑瘫康复之爬行训练(1)两手支撑的完成。
39、两肘支撑和抬头是两手支撑的前提。
40、两手支撑,胸离床,颈椎和腰椎进一步伸展,重心向后移至腹部是腹爬的前提。
41、(2)四爬位的实现。
42、用两手和两膝将身体支起,重心进一步向后移至膝部,并可用一侧上肢支撑上半身体重,用另一侧下肢支持上半身体重,这是解放一侧上肢或下肢实现前进运动的前提。
43、(3)立直和平衡反射的进一步完善。
44、迷路立直、视性立直、躯干立直是四爬位的前提,平衡反射是重心移动(前后左右)维持四爬位平衡的前提,如无这两个前提,即使能用手膝位起立,也不能实现爬行运动。
45、(4)从腹爬位到四爬位再到腹爬位姿势变化的能力。
46、对于姿势变化的调节对灵活爬行是很重要的,一个会爬的儿童可随意进行四爬、腹爬或高爬。
47、(5)四肢交互运动模式的完成。
48、规范的爬行运动必须是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同时伸屈,两侧交互进行,这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模式,该模式发育不完善,爬行也就不能完善。
49、(6)侧卧位单肘支撑的完成。
50、侧卧位是身体接地面积减少,而单肘支撑下半身体重时,接地面积进一步减少,这需要有完善的平衡功能才能完成。
51、这种姿势如能完成,说明平衡功能已发育成熟,是四爬运动即将开始的重要标志。
52、5、脑瘫康复之站立训练我们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小儿脑瘫的九大站立训练步骤如下:(1)、单膝立位训练;(2)、双膝立位训练;(3)、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4)、扶站训练;(5)、姿势转换训练;(6)、立位姿势控制训练;(7)、骨盆控制训练;(8)、从坐位到立位转换的训练;(9)、从立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
53、6、脑瘫康复之行走训练(1)对于那些属于偏瘫型的脑瘫患儿来说,如果他的患侧肌张力较高,在行走时,家长可以用手牵住他的患手,那么,一方面可被动地使他患侧上肢得到充分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行走中,患侧上肢肌张力的增高。
54、反之,患侧肌张力较低或接近正常时,我们牵拉患儿的健手行走时要比牵拉患手行走有益行多。
55、因为,患儿的患侧在行走中,可逐步学会一正常的行走姿态。
56、如:在迈步时,体于的旋转,向前摆动手臂等。
57、(2)患儿在步行时,家长需站在患儿前方,用双手牵住他的双手(注意保持患儿双肘关节伸直)辅助他慢慢地把双脚放平后再走。
58、若患儿已有了一定的的行走能力,我们也可以让他双手借助一手推车椅子等较稳固的物件行走。
59、扶手的高度应以患儿体干略微前倾,双肘伸直为准。
60、(3)若患儿站立姿式呈膝关节过伸展位,家长辅助患儿行走的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只是家长双手借助或其它物件扶手的高度应略微低一些,以便患儿在行走时,髋关节、膝关节能维持一较小的屈曲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最新文章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