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ldquo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rdquo 的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好,小东方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ldquo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rdquo 的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下一句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出自:战国 荀子《劝学》原文选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释义: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7、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8、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9、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10、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1、扩展资料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12、第一段从开头到“君子慎其所立乎”,阐述学习的必要性和需要选择好的学习环境。
13、开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4、”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
15、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16、“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17、第二段从“积土成山”到“安有不闻者乎”,阐述学习必须专心一致、锲而不舍。
18、人们在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的时候,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所以,这一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个是“积”,一个是“一”。
19、文章先设两喻引出论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这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
21、荀子根本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22、在笔法上,以设喻引出论点,更加强了论点的语势,使论点一出现就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23、接着,文章又进行申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4、”这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
25、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阐明,但是为了深入说明,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先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而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最新文章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
- 03-06